台灣經典賽兵敗東京,各界都展開檢討,拼命想為輸球找出原因。體委會跟棒協,似乎都認為徵召不利,是這次經典賽輸球的最大原因。許多球迷也跟著大聲撻伐,指責國內球團自私,指責球員勢利。或許,這次國家隊實力確實很弱,過去幾年的國家主力都不參賽,熱身賽時國家隊就被西武狂電,連統一興農都贏不了,但是如果只是把輸球的原因光歸納於近因,而不打算治本,那不用多久,馬上又會看到令人心痛的畫面。
▲中國對上台灣一戰,中國隊率先奔回本壘(照片來源:歐聯社)
我的立場在之前「談經典賽的拒絕徵召」一文已經講的非常清楚,而我也不會因為我們再次輸給中國,就把這些話收回去。近年來的國家主力,早就已經遍體麟傷,幾乎每年的國際賽無役不與,常常傷好了又要投入國家隊,球季一年都因為國際賽拉長到快變十個月,怎麼不身心俱疲?職棒才是球員的工作,國家隊不是他們的正職,當他們面臨飯碗不保的時候,難道就得要一直為國家犧牲,不能有一兩次為自己著想,一定無役不與?全身傷痕累累的也不能放過他們?
很多人說,可是日本的鈴木一朗、松坂大輔也有接受徵召啊,難道中華職棒的球員比他們大牌?但是經典賽三年才一次,他們久久才參加這一次,相對來講不會每一年都要參加國際賽,也不會「每一年」球季都自動增長一到兩個月。你有看到鈴木一朗、松坂大輔參加亞錦賽、奧運嗎?亞運日本派出全業餘隊伍,我們派了什麼陣容出去?中職明星+2A、3A陣容,而且世界盃的時候我們也一樣這樣派,日本還是派業餘陣容。
從世界盃、亞錦賽、洲際盃、奧運、亞運……這些球員被頻繁的徵召,受傷出事,球員跟球團自行吸收。到底是這些球員對不起棒協?還是棒協對不起這些球員?今天如果體委會有制定合理的賽事分級制度,這些人有必要老是出賽搞到滿身傷嗎?出賽受傷當然是難免,問題是今天如果國家隊教練有保護好這些選手,沒有燒投手手臂,沒有受傷還讓球員帶傷打,那我想也不會落到被球團抵制的下場。
▲倪福德在熱身賽登板投球(照片來源:中國時報)
如今職棒才是這些球員的舞台,是因為有職棒,這些球員才持續有優異的球技,給球員飯吃的是球團,不是國家隊。今天你表現不好被球團評為戰力外,釋出之後可能你這輩子就沒有機會打棒球了,當然更不可能進國家隊。職棒球員要先在職棒有好表現,發光發熱,才有進國家隊的可能性;要是職棒打的不好,或受傷不能打,國家隊還不會考慮你咧!況且在國家隊的表現,對他們的薪水影響有限,就他們的生計來講,其實還不如在職棒的表現。
不管中華職棒也好,美國職棒也罷,或者是日本職棒,棒協所找來的球員,平常都是靠球團提供薪水跟訓練環境,也不是體委會你付錢給道奇或水手,請球團幫台灣訓練球員。等於是美國日本幫我們訓練球員,然後我們收穫成果,贏球了就沾光,輸球了把他們罵到臭頭。既然跟國外球團借用他們的資產,看他們臉色這也是沒辦法的,多數人也可以諒解。可是當角色換成國內球團,大家就不願意諒解了,好像國內的球員就不是人,國內的球團就活該,球技不夠好沒辦法出國的,就得要扛國家榮辱的責任,只因為他們人還在台灣就該出賽。
有人認為,國內的球團因為在國內,所以必須要負擔某些社會責任;而且一旦贏球,對中華職棒的票房也會有幫助,所以有人認為國內球團不參賽是自私也不智的。事實上國內球團已經配合很久了,也已經支援很多次了,但是在賽事分級沒有制度化的狀況下,頻繁徵召對於球團來講傷害很大,球團連洲際杯這種賽事都要負社會責任嗎?至於對中華職棒的影響,從2006洲際盃第三、杜哈亞運金牌,並沒有對次年票房有顯著幫助的狀況下,球團也質疑國際賽對職棒票房的幫助。
▲林岳平於國內熱身賽(照片來源:麗台運動報)
不過說真的啦,大家都想看贏球,這是人的天性,也沒有必要指責某些大賽球迷只想看贏球,誰不想看呢?國內的球團跟球員也不會希望看到台灣輸球,原本也都是很配合的,可是國家隊徵召太頻繁,而且參賽也沒什麼保障,自己又渾身是傷,那我當一個球員該怎麼辦?我身為一個球團該怎麼辦?
兄弟象隊有個球員叫做周思齊,去年暴龍隊解散之後轉隊到兄弟象,過去幾年職棒的成績還不錯,被視為是主力球員。這次經典賽也被列入選手的可能名單中,還去參加了澳洲集訓,但是卻在集訓的時候受傷。結果因為受傷沒有入選最後的名單,而且新球季也無法上場,至少要休養兩三個月,而這些成本也不是體委會或棒協負擔,而是兄弟球團負擔。最配合棒協徵召的兄弟,結果反而是國內唯一因為參賽折損戰力的球隊。
我的母親雖然不太看棒球,但是對國內職棒還算有了解,也知道象隊這支人氣球隊,當我跟她提到周思齊去澳洲受傷的事情的時候,她問了我:「那棒協沒有幫他們保險嗎?」我突然呆住了,對啊,為什麼沒有保險呢?原來我們的職業球員去打國家隊,國家隊不但沒幫他們保險,等到受傷了不能參賽,就淘汰請他歸建原球團,讓原球團負責復健。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。
雖然大部分的賽事都有著優渥的獎金,但是也要拿到一定的名次,因此通常都得擊敗日韓,而事實上國家隊也要擊敗日韓才會得到掌聲。因為實力上的差距,我們大部分的賽事都一如預期的敗給日韓,偶爾韓國翻船,或是日本派出業餘隊,才得以獲勝。大部分的狀況都是輸給日韓,運氣好一點雖敗猶榮,差一點就是慘敗,結果可能一系列國際賽打下來兵困馬疲,也得不到什麼掌聲,還要被大家罵。有時候拼了老命,加上碰到腦殘教練團,帶傷上陣、頻繁出賽,最後獲得「雖敗猶榮」徽章一枚,然後回去原球團可能就是傷痛不斷,表現嚴重下滑。
▲經典賽的經典畫面!第一局就觸擊!(照片來源:中國時報)
如果體委會跟棒協要指責這些球員拒絕徵召,可以,那也請問他們,他們為周思齊做了什麼?他們為過去所有在國際賽受傷的球員做了什麼?當這些人在場上代表國家奮戰的時候,國家有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支持,讓他們無後顧之憂?為國家受了傷,軍人有補償金、賠償金,傷勢嚴重的話可以優退,但是運動員為國家受傷得到什麼?帶著滿身的傷,到最後黯然離開運動的舞台,做著毫無關聯的工作?!
當然,選擇以運動員當職業,就免不了運動傷害,也不是說你今天為國家打拼,國家就非得照顧你一輩子不可。但是至少徵召參賽的相關保護也要做好,如今我們職棒選手接受徵召參賽,保險跟傷後保障都不夠,防護員也不足,教練團更不夠愛惜選手。徵召職業又那麼頻繁,有時候還用兵役恐嚇你。同樣是跟職棒球團借將,台灣棒協的作法就是讓球團感到不安,而且還要頻繁徵召,如果有將賽事分級,出賽時又有好好照顧球員,讓球員球團都不用擔心,又怎麼會變成今天這種局面?
- Mar 13 Fri 2009 07:32
那你們又為球員做了什麼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