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這次台灣棒球兵敗經典賽,引發了非常大的討論浪潮,連行政院都罕見的以「震怒」要求體委會檢討,雖然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又無疾而終,但至少可以看出這次給台灣的震撼,比之前還要大上很多。連「國球變國恥」、「國球遇難」、「國球已死」這種話都出來了,但是冷靜的思考一下,台灣人真的有那麼熱衷棒球,實際行動上有把棒球當成國球嗎?


▲經典賽代表隊台灣集訓合照(照片來源:2009經典賽中華隊官網)

  一個國家的某項運動水準,絕對不是靠著幾個天才出現就可以強大的,而是要有龐大的運動人口支撐,有龐大的運動人口,該項運動、競技自然就會強。所以人口只有一千多萬的古巴,棒球之所以能跟列強一較高下,就是因為他們棒球人口多。小孩子童年的遊戲,是在街頭巷尾打棒球,願望是成為一名棒球員,全國擁有的棒球隊不計其數。那台灣呢?
  台灣有多少人真的下場去打過一場棒球比賽?甚至是壘球比賽?有多少人收到爸爸送給自己的棒球手套?有多少人曾經跟爸爸去公園傳接球?有多少人進棒球場看過一場棒球?我很幸運的有上述的經驗,但是其他人呢?你有打過球,或進場看過球,或是跟家人出去打棒球嗎?哪怕有一項也好。想想上述問題,我們再來思考為什麼我們贏不了別人,甚至連總人口都比我們少的國家也打不贏?我們的棒球人口有比別人多嗎?我們的棒球深度有比別人深嗎?我們國際賽的收視率有別國的一半嗎?
  老實說,我有時候頗認同某些人棒球根本不是國球的說法,我在此推薦同是好邦手的Geppyxx的這篇「國球?」,讓大家想想,我們的國球真的是棒球,還是贏球?因為台灣人大部分時間都不重視棒球,不打棒球也不看棒球,棒球根本就沒有深入民間,只是幫國家爭光的工具,大家也只看國際賽。最近偶爾有人看看王建民,但是只要王建民不出賽,那些球迷就不看球;王建民受傷,收視率都不見了。而且其實也沒有那麼多人會花時間去看王建民的比賽,很少數人才會每場按時收看王建民出賽。畢竟大家只是想看台灣選手名揚海外而已,不是真的喜歡看棒球,不是真正的洋基迷。
  很多人看王建民,心態其實跟看盧彥勳、詹詠然、莊佳容、曾雅妮差不多,反正就是台灣之光,管他棒球、網球、高爾夫球規則是怎樣,看不看得懂不重要,成績好就好,不好就不想看。萬一哪天林家聖去國外踢出名堂來,搞不好台灣人也會看一下自家人踢足球。其實聽到自己國家的球員有好表現,誰都會高興,大部分人也都會想湊熱鬧,這無可厚非,就好像巴西人都迷足球為多,但是庫爾登有好成績,巴西人也湊熱鬧看一下網球。但是如果我們的國球,居然只是大家湊熱鬧偶爾看一下的運動,那棒球還有資格叫做國球嗎?


▲陳金鋒也曾經成為台灣之光熱潮下的焦點(照片來源:美聯社)

  分析到現在,大家應該就可以發現,我們真正的棒球人口,比我們想的還少!真正熱愛棒球的人不多,又怎麼能期待這個國家的棒球強呢?你愛不愛棒球,其實用一個現實標準衡量很有用,就是願不願意花錢在這上面。我不諱言我有加油棒、球員卡、簽名球、悠遊卡那類的東西,更不用說花錢買票進場,職棒比賽、國際賽都看過。有些人可能會說,為什麼我不花錢就要說不算愛棒球啊,我有看棒球比賽,甚至也有蒐集報導根資料,難道這都不算愛棒球?
  我說過這個問題很現實,當你願意為這個運動消費的時候,這個運動自然就會有經濟規模,自然就會強大。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花錢支持,那這個運動怎麼可能會強呢?而且願意消費可以說是一個喜愛的指標意義,不管你是花在MLB、日職、中職的商品上,或只是買個手套或軟式棒球回家玩,那都代表你對棒球的喜愛,已經到了願意花錢的程度,這種人越多,這個運動就越能蓬勃發展。不花錢還是球迷,但是花錢的更是球迷!才是能讓棒球持續發展的球迷!
  看現場更是一種直接的支持方式,雖說美國職棒日本職棒太遠,但明明台灣自己有職棒,有些人也不去看。嫌中華職棒不精采、打放水球?那甲組成棒呢?那學生棒球呢?有很多三級棒球的比賽都是免費入場,沒錢根本不是藉口。嫌比賽張力不夠?水準不夠?世界盃古巴對美國夠不夠精采,張力強不強?結果這些人國際賽也不想進場,就是不願意對棒球消費。畢竟世界上不可能有高張力然後又不收錢的比賽,要看精采的,就得花錢。不想進場、不夠喜歡棒球也沒關係,偏偏有人嘴巴上又說自己也很想進場,卻從來都不行動,藉口永遠都很多。


▲玉山全國青棒賽(照片來源:中華棒協官網)

  如果台灣今天跟其他棒球強國一樣,一年四季大家的話題老是會扯到棒球,一年到頭都有棒球比賽可進場去看,滿街都可以看到有人穿著棒球服,簡易球場非常多。小學放學會呼朋引伴去打棒球(哪怕只是在操場、公園),小朋友曾經幻想自己是職棒球員,爸爸放假跟孩子出去傳接球,或是帶孩子去球場看球,長大了工作了,還會想在公司、社區組球隊,不知道該有多好!如果真有這麼一天,才是棒球真正成為國球的一天。
  棒球是台灣最熱門的運動之一,也是最多人看的運動,但是是不是有發展蓬勃到堪稱「國球」的程度,則讓人懷疑。我們的簡易球場不足,我們的三級棒球不斷在衰退,我們真正的甲組球隊剩下兩支,我們的職棒球隊從兩聯盟變一聯盟、聯盟合併後球隊還繼續減少。我們只看到棒球就業環境越來越差,棒球從事人口越來越少,如果這真的是一個台灣人人都熱愛的運動,又怎麼會變成如今的狀況?
  不可諱言的,熱愛棒球的人還是不少,但是很顯然的不夠!湊熱鬧的一日球迷雖然不少,但是長期關注棒球的人、球迷,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多。要讓棒球成為真正的國球,恐怕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距離要走,讓棒球文化深植人心,讓棒球話題充斥媒體版面,讓棒球運動街頭巷尾都可以看的到,這些目前看來都是很遙遠的未來。就目前台灣的風氣來看,國球的稱呼落在棒球身上,還是太沉重!


●延伸閱讀
台灣棒球的進步,先從量的提昇開始吧!(瘦菊子燦爛的球技)
國球?(大艦巨砲主義萬歲)
台灣的國球是贏球(生活記錄網)
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