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華職棒的外籍選手(或稱洋將)使用制度經常在改變,不過多半是總人數上的限制改變,其他大部分的規定都差不多。而總人數的限制上,隨著時空環境的需要,在兩名、三名、四名之間擺蕩,在草創期間是五名,到了兵員充足的年代逐漸限制到四名,而在兩聯盟惡鬥的時代增加到七名,減併隊期間則減少到兩名,最近幾年都是三名。不過隨著二軍逐漸起步,今年也開始允許除了一軍三位之外,也可以在二軍放上一名外籍選手,總共是四位。不過就實質可以使用的總名額來講,還是三位。
另外還有一個限制就是登錄規定,為了避免滿場皆是外籍選手,通常還會規定一個同時上場人數的限制,如果場上外籍選手數量超過這個規定,就有一名要退場。早年限制是同時三名,後來兩聯盟惡鬥期間擴充到四名,減併隊期間則因為總人數都只有兩名了,所以同時上場人數就變成兩名,最近幾年雖然總人數限制變成三人,但是同時上場人數還是兩人。
雖然有一些球迷認為,中華職棒最近幾年嚴格限制洋將數量,讓各隊只好把名額留給投手,也導致早年洋砲打天下的局面消失,精采度減少。以往只要洋砲上場,就隨時有機會逆轉比賽局面,但是如今這種機會卻減少許多,造成比賽不如以往好看。也有球迷持相反的觀點認為,國內職棒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選手,如果大開外籍選手之門,將會壓縮到本土球員上場的機會。然而這邊我沒有打算討論開放更多洋將名額的問題,所以就請容我略過不談,以後如果有機會再講。
在外籍球員的使用上,還有所謂登錄天數的限制,這是為了避免有些球隊投機取巧,利用上下二軍的機會,讓四名外籍球員可以在同一周上場,特別是先發主投。因此今年規定只要把外籍球員下放二軍,就要在十四天之後才可以再上一軍,就可以避免上述的投機方式了。這個規定我覺得比去年好,去年規定洋將只可下放二軍一次,只要離開一軍名單兩次,就只能將其解約,這會讓比較需要調整的外籍選手,只有一次復活的機會。況且,如此嚴苛的規定只是讓各隊汰換洋將的速度變快,對本土球員上場機會毫無幫助,既然都要讓洋將上上下下、換來換去,還不如像今年沒有限制次數,會比較好一點。
最後再讓我談一個關於薪資的規定,中華職棒為了避免造成過度的薪資負擔,破壞薪資結構以及平衡,最後導致各隊爭相砸錢請外籍球員,變成錢鬥的惡性競爭,因此設有外籍球員的薪資上限規定。很多球迷認為這個限制實在太不合理,要給多少錢本來就是是球隊的自由,球員的薪資也不應該是聯盟管的。有球迷更進一步認為,正因為這個制度存在,導致球隊無法請到太好的外籍選手,因此間接造成比賽品質低落,甚至我國球員因此無法跟太強的洋將對決,無法進步。
不過我認為球迷對於薪資上限規定的指控,其實都是多慮了,事實上就我了解,有數支隊伍都給予洋將超過薪資上限的金額。換句話說,其實私底下都另外多給了他們不少錢,只是檯面上看不到而已。畢竟你要給選手多少錢,聯盟真的管不到,你多發很多獎金或額外付錢給洋將,誰能說什麼?簡單來講其實有設薪資上限跟沒設是一樣的,球隊要給高還是可以給高,如果你真的看到什麼不像樣的洋將,那很明顯的是那支球隊小氣不肯多花錢,當然也就沒有暗盤,那應該是要去怪那支球隊才對。
總之,以上大概簡單介紹中華職棒的外籍球員聘用制度,像是名額限制或是兩年條款的問題,我下次再找機會跟大家介紹說明。
(本文另同時發表於個人的MSN部落格)
另外還有一個限制就是登錄規定,為了避免滿場皆是外籍選手,通常還會規定一個同時上場人數的限制,如果場上外籍選手數量超過這個規定,就有一名要退場。早年限制是同時三名,後來兩聯盟惡鬥期間擴充到四名,減併隊期間則因為總人數都只有兩名了,所以同時上場人數就變成兩名,最近幾年雖然總人數限制變成三人,但是同時上場人數還是兩人。
雖然有一些球迷認為,中華職棒最近幾年嚴格限制洋將數量,讓各隊只好把名額留給投手,也導致早年洋砲打天下的局面消失,精采度減少。以往只要洋砲上場,就隨時有機會逆轉比賽局面,但是如今這種機會卻減少許多,造成比賽不如以往好看。也有球迷持相反的觀點認為,國內職棒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選手,如果大開外籍選手之門,將會壓縮到本土球員上場的機會。然而這邊我沒有打算討論開放更多洋將名額的問題,所以就請容我略過不談,以後如果有機會再講。
在外籍球員的使用上,還有所謂登錄天數的限制,這是為了避免有些球隊投機取巧,利用上下二軍的機會,讓四名外籍球員可以在同一周上場,特別是先發主投。因此今年規定只要把外籍球員下放二軍,就要在十四天之後才可以再上一軍,就可以避免上述的投機方式了。這個規定我覺得比去年好,去年規定洋將只可下放二軍一次,只要離開一軍名單兩次,就只能將其解約,這會讓比較需要調整的外籍選手,只有一次復活的機會。況且,如此嚴苛的規定只是讓各隊汰換洋將的速度變快,對本土球員上場機會毫無幫助,既然都要讓洋將上上下下、換來換去,還不如像今年沒有限制次數,會比較好一點。
最後再讓我談一個關於薪資的規定,中華職棒為了避免造成過度的薪資負擔,破壞薪資結構以及平衡,最後導致各隊爭相砸錢請外籍球員,變成錢鬥的惡性競爭,因此設有外籍球員的薪資上限規定。很多球迷認為這個限制實在太不合理,要給多少錢本來就是是球隊的自由,球員的薪資也不應該是聯盟管的。有球迷更進一步認為,正因為這個制度存在,導致球隊無法請到太好的外籍選手,因此間接造成比賽品質低落,甚至我國球員因此無法跟太強的洋將對決,無法進步。
不過我認為球迷對於薪資上限規定的指控,其實都是多慮了,事實上就我了解,有數支隊伍都給予洋將超過薪資上限的金額。換句話說,其實私底下都另外多給了他們不少錢,只是檯面上看不到而已。畢竟你要給選手多少錢,聯盟真的管不到,你多發很多獎金或額外付錢給洋將,誰能說什麼?簡單來講其實有設薪資上限跟沒設是一樣的,球隊要給高還是可以給高,如果你真的看到什麼不像樣的洋將,那很明顯的是那支球隊小氣不肯多花錢,當然也就沒有暗盤,那應該是要去怪那支球隊才對。
總之,以上大概簡單介紹中華職棒的外籍球員聘用制度,像是名額限制或是兩年條款的問題,我下次再找機會跟大家介紹說明。
(本文另同時發表於個人的MSN部落格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