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自2004年度起,台灣棋院院生由原本50名增加至60名,現在為A-E五組各12名院生,也是目前台灣棋院院院生的現有規模。雖然說擴編到60人是目前為止院生最多的時期,而且也確實有許多新入組的院生,具有擠進前面的實力,但是這樣的擴編仍不免有濫竽充數的質疑。雖然國內近期投入圍棋運動的孩子很多,但是是否院生真的有必要收到六十人這麼多?職業棋士每年考取的名額有限,院生大部分都考不上,還要招收一些實力比較不足的院生進來嗎?
  事實上,這個問題就像是任何所有招生限額的組織一樣,是不是收太多了?大學考試是不是錄取率太高了?國家考試應考資格是不是放的太寬了?棒球的二軍,有必要這麼多人嗎?事實上,就以這種職業比賽來講,常常會有這些實力不上不下的選手,不論是他們的存在或是後續的出路,都引發很多討論跟關心。大家也不乏看到許多選手,在退休或是被淘汰之後,過著不好的生活,「昔日國手,今日賣黑輪」之類的新聞,也屢見不鮮(其實賣黑輪不錯?)。
  事實上,美國職棒大聯盟有一套完整的球員體系,從3A、2A、1A,也就是二軍到四軍,都有非常嚴密的訓練跟過濾的過程,才可以上到大聯盟一軍。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大聯盟,就跟人人不是都能考上職業棋士一樣,因此,很多人必須在二軍到四軍之間浮沉,就跟很多棋士必須同時工作也要準備棋士考試一樣,那一直待在棋院當院生,也算是類似於二軍的某種感覺。對於棋士考試制度或是棒球的選秀、升級制度我都提過了,請參見2006年5月9日的相關說明,我就不重複了。
 
  不管是棒球也好,或是圍棋也好,相關的評論家對於這種狀況通常都會說「有些人本來就沒有成為頂尖好手的才能,本來就是『陪公子玩鳥』。」雖然這種說法個人是覺得頗為粗俗,但也相當貼近事實。厲害的選手當然需要實戰磨練,也需要有對手比較,正因為有這些人陪打陪下,才會有圍棋精英的產生。身經百戰的棋士,飽經磨練的經驗,也才能夠造就偉大的棋士。因此,就這方面來講,確實有廣收院生的必要性,至於人數方面,因為我不太清楚目前台灣青少年圍棋實力的水準,也就不便評論。
  不過既然報考院生,那麼就應該體認到未來就是要當職業棋士,而不是拿台灣棋院當作磨練棋藝的場所。因為這樣可能會排擠到其他想當院生的人進入棋院的機會,而且也會造成棋院整體目標模糊,更無法真正以競爭爭勝的心態來戰鬥,是很難達到磨練的效果的。而且其實週週跑棋院對於學生來講是很麻煩的,既然要去,就希望是有志於當職業棋士的青少年,不然對於這樣奔波的孩子跟家長,都是多餘的折磨。練習棋藝的機會跟地方很多,若沒有當職業的意圖,大可不必將棋院當作練習的場地,畢竟這邊是邁向職業的場所,不是一般道場。
  另外一個問題則就是收這麼多院生,往後這些院生考不上該怎麼辦,這個我想在之前的那篇棋士考試年齡的已經討論過了,不需要重複。這樣一來,或許很多人會講說我是否跟之前的說法有所牴觸?既要這些小棋士以職業的目標邁進,又說在別篇說萬一考不上得快點轉換跑道,我想這是沒有矛盾的,朝向自己的目標跟夢想這是值得鼓勵的的,如果無法實踐,對於可能會耽誤人生的棋士也只有轉換跑道一途。就好像我們會很無奈的看到一些球員賣起食物,做起業務一樣,但是他們通常都不後悔挑戰過。
  因此,雖然要勇於追求夢想,但是如果沒有機會的話,真的不要太勉強拖個好幾年。但是對於想追逐夢想的人,也請不要阻止別人,更不要把別人名額占走。想要當職業棋士,才該去當院生,台灣棋院並不適合當訓練道場,而是讓棋士奮戰爭勝的地方。既然一口氣開到六十個名額,那麼也希望能夠真的發揮多名額的用處才是。

(本文另有刊載於本人的MSN空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