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年底真可以說是棒球的重要時刻,除了從去年就開始舉辦的亞洲職棒大賽(由日本、南韓、台灣三個家職棒的聯盟總冠軍隊伍,加上中國棒球國家隊四隊,爭奪亞洲最強的棒球冠軍),還有十一月的洲際盃棒球賽,再加上十二月的亞運,對於棒球迷來講,真是一個片刻不能休息的一段時間。
其中的洲際盃棒球賽,常常會跟許多大型比賽衝突到,在棒球選手無法分身的狀況下,由於比較不重要,當然最後多半就是被犧牲掉。因此會把比較強的選手派往其他賽事,洲際盃可能就派其次的隊伍參加,因此洲際盃的可看性也就會下降。對於台灣而言其實也是如此,除了奧運、亞運、亞洲盃(攸關奧運資格的那屆)等比較大型的重要賽事之外,通常都只會派比較次等的選手參賽,而不會動用到職業選手,這樣還可以讓一些業餘的選手有機會在國際賽比賽,增加經驗。
不過這次的洲際盃是由台灣主辦,地點選在台中,先不管那個急就章蓋的亂七八糟的台中國際棒球場,也算是一次台灣當國際比賽地主的機會。當然台灣舉辦國際棒球比賽是毫無疑問可以勝任的,舉凡世界盃(成棒賽)、亞洲盃、世界青棒賽、世界青少棒賽、世界少棒賽、世界大學棒球賽、四國五強棒球邀請賽……等等你想的出來的棒球專屬比賽,台灣通通舉辦過。
不過這次身為地主,基於面子問題,中華棒協決定改變徵召策略。不同以往的以業餘球員為主,職業球員兩三位帶動的徵召方式,決定徵召大量職棒球員,好打出漂亮的戰績,替地主國留點面子。但是棒協四月份所謂希望以培養新人實力為主要目的,將徵召職棒經驗四年以下的年輕選手,搭配業餘球員。不過從目前看起來的名單,我們發現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情,似乎為了地主國的面子,很多所謂的老將都出現在裡面了。
●洲際盃名單
中華隊二十四人名單包括,投手:陽建福(興農)、潘威倫(統一)、林恩宇(誠泰)、林岳平(統一)、吳偲佑(LA NEW)、耿伯軒(藍鳥)、增菘瑋(印地安人)、陽耀勳(軟體銀行)、李振昌(榮工)、林克謙(台啤)。捕手:葉君璋(興農)、陳峰民(LA NEW)、高志綱(統一);內野手王傳家(誠泰)、張泰山(興農)、石志偉(LA NEW)、林智勝(LA NEW)、陳鏞基(水手)、陽仲壽(日本火腿)。外野手:陳金鋒(LA NEW)、謝佳賢(誠泰)、余賢明(興農)、張建銘(興農)、詹智堯(台電)等。
另外有十一位預備選手,投手:羅嘉仁(美孚)、羅正龍(富邦)、林柏佑(富邦),捕手:李義偉(補充役),內野手:鄭昌明(中信)、王勝偉(補充役)、林益全(台電),外野手:預備名單:陳冠任(兄弟)、楊松弦(統一)、紀俊麟(中信)、朱元勤(台啤)。
這裡面包含打了十四年職棒的王傳家,打了十一年的張泰山和葉君璋,連同小聯盟紀錄算進去也大概六七年跑不掉的陳金鋒,也是打了至少六年職棒的楊松弦、紀俊麟、鄭昌明、謝佳賢、陳峰民。絲毫看不出來所謂培養新人培養在哪裡,好像只是棒協怕丟臉,所以徵召了一堆相度資深的職業球員,然後把洲際盃這種應該要拿來訓練業餘球員的比賽,當作是像奧運一樣的大賽,得徵召超級陣容才行。
而且居然還動用到五名旅外球員,甚至這幾位都是年初經典賽的國手,動這麼大陣仗來打洲際盃,實在有點誇張。只差林威助、姜建銘等隊上主力的幾位徵召而已,否則根本是夢幻隊了。至於重點需要培養的業餘選手呢?正選算來算去只有三個。計算起來,這次正選名單裡面,有五個旅外,十六個中華職棒球員,三個業餘球員。而十六個中華職棒球員,就有六個是打了六七年以上的老資格球員。想當然爾,這次的先發陣容一定都是旅外球員跟老將的天下,年輕球員選進去也沒多大用處。
當然,這恐怕是洲際盃有史以來最強的陣容了,甚至如果因為衝突到亞洲職棒大賽,還選出了好幾個以中職選手為主的預備球員。好像身為地主隊就一定要精銳盡出,什麼培養年輕球員、減少職業球員負擔都別管了,反正要面子最重要,打輸了絕對不容許。像日本這次派社會人球隊(類似我們的甲組),南韓也只派了比較弱的職棒球員來參賽,甚至棒球強國美國、加拿大都沒有參加,幸好有古巴隊,否則還真讓人覺得拿到冠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。
而資深國手、職棒球員陳金鋒,得知自己入選之後立刻婉拒加入,認為應該要選年輕後進才對。的確,既然只是洲際杯這樣的比賽,實在沒有必要動用到職棒的最強選手,更沒有理由讓這些資深球員排擠掉年輕球員的出賽機會。近幾年國際賽的徵召狀況,都只是一再的壓縮年輕好手的發展空間,好不容易辦像是洲際杯這樣比較普通的比賽,也要繼續排擠年輕球員,不知道是什麼意思?
棒協就算徵召了旅外、資深職棒球員打贏了球賽,也無法證明台灣的棒球比較強,因為參賽隊伍少實力普遍都比較差。這種徵召方式更壓縮了業餘年輕球員的上場機會,也讓許多職業球員必須要為了這種強度不夠、重要性不高的賽事,冒著受傷的危險練習、出賽,一整年的疲勞都沒有休息的機會。萬一旅外球員受傷,沒機會或延遲上大聯盟,那誰來賠償?
這次洲際盃的徵召名單,其夢幻的程度,恐怕只比經典賽或是亞運稍微低一點點而已。個人認為大可不必徵召這麼強的陣容,洲際盃就放給年輕人去,還有很多未來性的人去打,旅外的、資深的全部都讓他們好好修養疲勞。不要再大量徵召職棒球員,來壓縮這些年輕業餘好手參加國際大賽的出場機會,以及培養經驗的時機。如果這種賽事都不給他們去,那麼還有什麼賽事他們該去的?
就算是在台灣辦,洲際盃,真的沒有到非贏不可的地步。
(本文另外發表於個人的MSN部落格)
- Oct 25 Wed 2006 09:28
名將如雲的洲際盃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