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最近幾年我國棒球好手紛紛出國,而且都打出好成績,目前已經有四個人登上過大聯盟。像是台灣第一個登上大聯盟(2002年9月14日)的陳金鋒,於2003年7月25日投出台灣選手大聯盟第一勝的曹錦輝(他也是台灣第一個在大聯盟擊出安打、救援成功的選手),還有第一個打進季後賽的王建民,第一位左投郭泓志。曹錦輝在2005年年初一度擔任落磯隊的王牌救援;王建民更在2005年4月首度登板之後,逐漸成為洋基隊的固定先發,今年2006年更是大放異彩,到目前為止拿下18勝;郭泓志則在今年2006年擔任後援表現不佳後,九月轉任先發卻反而投出不錯的成績。
  在球員紛紛前往國外尋夢,並且有好表現的狀況下,讓很多國內的年輕好手紛紛前往美國日本發展。除了上述四位選手之外,2000年後還有黃俊中(已返台)、羅錦龍、武昭關、胡金龍、鄭錡鴻、陳鏞基、黃佳安、耿伯軒、羅國輝、林彥峰、葉丁仁、蔣智賢、黃志祥共十三球員前往美國發展。旅日選手扣掉已經返國的曹竣揚、余文彬、陳文賓,也還有許銘傑、張誌家、林威助、陳偉殷、姜建銘、陽耀勳、陽仲壽、林英傑等八位選手還在日本職棒奮戰。(以上順序均以赴外國順序決定)

  從上面的資料就可以看的出來,台灣棒球選手的外流狀況非常嚴重,最好的選手幾乎都無法留在台灣而前往美國,次好的選手也幾乎會選擇前往日本。導致現在還在國內的選手,表現好的大概只能算是「不錯的」,或是錯失出國機會的(如蔡仲南、林岳平),自然選手的能力也會比旅外選手差上一截。國內有許多棒球評論者,也都認為雖然整體來講優秀選手並沒有減少,但是好手外流,的確造成台灣職棒的整體素質不如以往。
  當然人才流失這不是台灣的獨有現象,從日本跟南韓也非常多選手在外國奮鬥,就可以看的出來問題相同。南韓職棒在今年票房嚴重下滑之後,也開始出現檢討的聲音,有很多南韓球評認為,這是因為李承燁等優秀選手赴日、赴美發展,讓韓國職棒整體可看度下降所導致,畢竟南韓職棒之前就是因為李承燁的全壘打秀而創造票房高峰的。相較之下,日本職棒雖然也有選手流失的問題,但是FA的制度嚴格,加上十二支球隊與日本上億人口的比例仍算太少,還能維持一定的可看性。
  我們不能否認旅外選手過多,的確與台灣職棒整體實力下降有關聯性,這到底是好是壞呢?我們來看一下Yahoo奇摩民調的數據,雖然民調的數據是可以質疑的,問題是可以設局的,網路的不確定性也很高,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題目:「好手紛出走,對台灣棒球發展好不好?」,認為非常好的網友佔43%,還算好22%,不太好18%,非常不好18%。可以看出,台灣的球迷對於好手出走,還是樂觀其成的。

  畢竟球員越往外發展,越能夠接受好的資源,越有機會闖出名堂,所以出國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向。誰不希望能夠更上一層樓呢?所以看到這些選手表現越好,越在國外發光發熱,就越讓球迷感到欣慰。而且就現實面來講,如果打棒球可以功成名就,拿到千萬年薪,相信很多小球員也會更努力,願意打棒球的人也會越多,這對台灣棒球發展絕對有正面意義的。
  雖然也有人憂心這對國內職棒造成衝擊,但是我認為國內職棒遲早要因應這個問題。優秀球員雖然要靠天賦,但是也有苦練型的,透過二軍的培養,會讓更多好選手能夠再造重生,所以國內職棒絕對有走下去的路。而且我也認為國外職棒並不能取代國內職棒,國內職棒也有國內職棒的價值,對於某些無法赴美赴日的球員來說,這是另外一個讓他們生活下去的地方。
  台灣職棒其實是很多大小球員夢的起源,正如王建民曾說過,當年他的目標本來是要加入台灣職棒,沒想到後來可以去美國打球。如果不是先有一個台灣職棒,確保說最基本的固定職業的話,那可能很多人會在途中放棄。正因為有台灣職棒,才讓這些小球員努力,甚至小小的夢想變成大的夢想,即使沒機會去日本還是美國,還可以待在台灣。到國外發展不順利,也可以像陳金鋒、黃俊中一樣回台灣發展,讓這些球員沒有後顧之憂,努力向上,這是台灣職棒的價值所在。

(本文另外發表於個人的MSN部落格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