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日中華奧會主席,也同時是喜來登飯店的老闆蔡辰威,向媒體表達想要組隊加入中華職棒,成為中華職棒的第五隊的意願。蔡辰威並表示除了自己的三千萬資金,也會找親友和企業來贊助,而且也已經甄詢過中華聯盟,目標是最快明年加盟。這個消息,立刻引起了球界跟球迷的矚目,畢竟比起先前台啤、合庫有意打職棒的消息,這次似乎不是說說而已。蔡辰威不但是親自向媒體表達,更直接甄詢聯盟,還訂出加盟時程,比起先前的傳聞來講,顯然認真許多。
老實說,我一直堅持國內職棒最剛好就是六隊,中信消失是讓我很難接受的事情,我也不能茍同某些人所謂「釋出資源」、「競爭更激烈」的說法。國內職棒球隊的減少,只會造成棒球就業市場縮減,有意願投入棒球運動的小運動員會越來越少,畢竟不是人人能打美日職棒,如果國內就業市場太小,很多年輕球員會選擇提前放棄打球生涯。而三級棒球萎縮,連帶會造成台灣棒球整體實力的下滑,國人最重視的國際賽戰績隨之滑落,更不是許多人樂見的。所以只要有企業願意加入,我當然也是樂觀其成,只要不是像米迪亞那種有不法意圖加盟的,都很歡迎。
▲提出加盟中華職棒的蔡辰威
蔡辰威提出由喜來登為名加盟一事,被許多球迷懷疑只是因為看到職棒熱戰,才突然起意,想分一杯羹。就今年球季開幕之初未提出,而至今才提出這個時間點來看,這種質疑確有可能。但是LaNew其實當年也只是因緣際會,就接手球團了,所以我認為,只要是真的想加入,不管是臨時起意,還是規劃已久,如果願意長久的經營下去,其實都不應該質疑。
至於許多球迷擔心的資金,蔡辰威的父親是國泰集團的創辦人之一蔡萬春,蔡家可以說是國內最有錢的財團,如果能夠讓蔡家親友點頭答應出資,資金上是絕對不成問題。國內的大財團對於職棒一直興趣缺缺,目前也只有統一跟中信算是大財團,而且中信也收手了。反觀韓國職棒,幾乎都是國內前幾大企業在經營職棒,差異當然就會出現。所以雖然蔡辰威不算是國泰、富邦集團的人,但是如果能得到國泰的資金贊助,我想也是相當可觀的。
而興農領隊劉志昇所以擔心球員的來源,其實也不成問題,例如仿效美國新球隊加盟的擴張選秀制度,各隊提出保留名單,剩下由新球隊選。或是類似樂天金鷲加盟時候,撿取一些戰力外球員;不然就是提供選秀優惠,讓新球隊可以在選秀多補強幾個。再不然就是像很多人說的跟業餘要人,找前職棒球員,或是尚未加入職棒的球員。如果擔心一時沒有足夠實力的好球員,也可以仿效徐余偉模式,直接出現金跟其他球隊購買實力不錯的球員。
▲前中信、米迪亞球員若無放水疑慮,以其實力應可以重回職棒
至於討論改善制度這一點也是還早,新球隊加盟,不是一定那麼急著就要對方有二軍、複數年合約、屬地主場等等。二軍制度畢竟不是每隊一開始就有,而且現在雖然有但也不完善,新球隊雖然如我前面所述球員來源不是問題,但是一開始就要擴充到三四十人,對新球隊也太勉強。而且就算是先到業餘累積實力,剛從業餘轉到職棒,馬上就要對方擴充十多人也有點勉強,要不要給予緩衝期這都可以再討論。選擇屬地,經營哪個地區,也都可以再討論,甚至重疊主場也可以(美日韓職棒都有多球隊選同一城市作主場的例子),不需要先擔心這回事。
當然很多人會擔心,新球團加入,實力跟人氣很可能會差其他球隊一截。事實上我認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,包括美國、日本職棒,新球團加盟實力通常都跟其他球隊差很多,第一年幾乎都是墊底的份。而人氣、票房也都會比較差,這是沒辦法的。當然如某些人所言,先到業餘去鍛鍊,或許可以先培養一些實力跟人氣,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。但就算到業餘先去經營個幾年,上來職棒實力跟人氣依然會跟職業有一段差異,這是沒有辦法的。
況且現在跟以前的時代不同,以前因為沒開放職棒球員打國際賽,加上職棒才剛起步,所以業餘養了不少好手。但職棒球員開放打國際賽,職棒經營幾年有成之後,好手紛紛加入職棒,除非是從頭到尾都不想進職棒的,否則棒球好手最希望的就是打職棒。要像以前能夠有時報、俊國、中信那樣子的業餘強隊,現階段是不可能的,不管怎樣,新球團進職棒的前幾年,戰績跟人氣是不可能高的。大概要透過三年左右的選秀,才能把球隊的球員逐漸換成比較優異的選手,雖然三年不算太久,但至少要願意等。
▲新球隊加盟實力與人氣較差是正常現象
講來講去,其實球員不是問題、資金也不是問題,新企業想要加盟CPBL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有心。新球隊加入通常都要經過很長久的經營才會有成果,不可能求速成,想要賺大錢的企業是絕對不適合加入的。新球隊一開始戰績跟票房通常都會很糟,要經過比較長的磨合期跟數次選秀才能把戰績拉起來,人氣的話則是要更長遠的時間。如果新球隊加盟,球團老闆還想立刻見效,甚至期盼立刻看到好戰績跟好票房,恐怕只會失望而已。
投入職棒經營需要很高度的耐心跟忍耐力,才會有熬出頭,看到成果的一天。不管是塑造球星、主場經營、球迷成長,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,甚至初期燒掉個幾億沒辦法回收,都是很正常的。不知道新加盟的老闆有沒有這種決心?畢竟在商言商,如果台灣企業覺得經營職棒沒好處,不想進來燒錢,那也不勉強企業跳進來。
新企業加盟,首先要有忍耐初期大虧、人氣低落、戰績低迷的心理準備,再來要考慮到球隊對企業形象是不是真的有幫助,最後還要看是不是有永續經營的打算。如果沒有,玩個幾年就收起來,那還不如不要。至於聯盟肯不肯,其他球團肯不肯,這些都先不要討論,如果沒有心要長遠經營,不管聯盟肯不肯准,其實都沒有意義。如果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,到時候球團喊解散,就算球迷上街頭,企業也絕對不會把球隊還給你喔!
老實說,我一直堅持國內職棒最剛好就是六隊,中信消失是讓我很難接受的事情,我也不能茍同某些人所謂「釋出資源」、「競爭更激烈」的說法。國內職棒球隊的減少,只會造成棒球就業市場縮減,有意願投入棒球運動的小運動員會越來越少,畢竟不是人人能打美日職棒,如果國內就業市場太小,很多年輕球員會選擇提前放棄打球生涯。而三級棒球萎縮,連帶會造成台灣棒球整體實力的下滑,國人最重視的國際賽戰績隨之滑落,更不是許多人樂見的。所以只要有企業願意加入,我當然也是樂觀其成,只要不是像米迪亞那種有不法意圖加盟的,都很歡迎。
▲提出加盟中華職棒的蔡辰威
蔡辰威提出由喜來登為名加盟一事,被許多球迷懷疑只是因為看到職棒熱戰,才突然起意,想分一杯羹。就今年球季開幕之初未提出,而至今才提出這個時間點來看,這種質疑確有可能。但是LaNew其實當年也只是因緣際會,就接手球團了,所以我認為,只要是真的想加入,不管是臨時起意,還是規劃已久,如果願意長久的經營下去,其實都不應該質疑。
至於許多球迷擔心的資金,蔡辰威的父親是國泰集團的創辦人之一蔡萬春,蔡家可以說是國內最有錢的財團,如果能夠讓蔡家親友點頭答應出資,資金上是絕對不成問題。國內的大財團對於職棒一直興趣缺缺,目前也只有統一跟中信算是大財團,而且中信也收手了。反觀韓國職棒,幾乎都是國內前幾大企業在經營職棒,差異當然就會出現。所以雖然蔡辰威不算是國泰、富邦集團的人,但是如果能得到國泰的資金贊助,我想也是相當可觀的。
而興農領隊劉志昇所以擔心球員的來源,其實也不成問題,例如仿效美國新球隊加盟的擴張選秀制度,各隊提出保留名單,剩下由新球隊選。或是類似樂天金鷲加盟時候,撿取一些戰力外球員;不然就是提供選秀優惠,讓新球隊可以在選秀多補強幾個。再不然就是像很多人說的跟業餘要人,找前職棒球員,或是尚未加入職棒的球員。如果擔心一時沒有足夠實力的好球員,也可以仿效徐余偉模式,直接出現金跟其他球隊購買實力不錯的球員。
▲前中信、米迪亞球員若無放水疑慮,以其實力應可以重回職棒
至於討論改善制度這一點也是還早,新球隊加盟,不是一定那麼急著就要對方有二軍、複數年合約、屬地主場等等。二軍制度畢竟不是每隊一開始就有,而且現在雖然有但也不完善,新球隊雖然如我前面所述球員來源不是問題,但是一開始就要擴充到三四十人,對新球隊也太勉強。而且就算是先到業餘累積實力,剛從業餘轉到職棒,馬上就要對方擴充十多人也有點勉強,要不要給予緩衝期這都可以再討論。選擇屬地,經營哪個地區,也都可以再討論,甚至重疊主場也可以(美日韓職棒都有多球隊選同一城市作主場的例子),不需要先擔心這回事。
當然很多人會擔心,新球團加入,實力跟人氣很可能會差其他球隊一截。事實上我認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,包括美國、日本職棒,新球團加盟實力通常都跟其他球隊差很多,第一年幾乎都是墊底的份。而人氣、票房也都會比較差,這是沒辦法的。當然如某些人所言,先到業餘去鍛鍊,或許可以先培養一些實力跟人氣,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。但就算到業餘先去經營個幾年,上來職棒實力跟人氣依然會跟職業有一段差異,這是沒有辦法的。
況且現在跟以前的時代不同,以前因為沒開放職棒球員打國際賽,加上職棒才剛起步,所以業餘養了不少好手。但職棒球員開放打國際賽,職棒經營幾年有成之後,好手紛紛加入職棒,除非是從頭到尾都不想進職棒的,否則棒球好手最希望的就是打職棒。要像以前能夠有時報、俊國、中信那樣子的業餘強隊,現階段是不可能的,不管怎樣,新球團進職棒的前幾年,戰績跟人氣是不可能高的。大概要透過三年左右的選秀,才能把球隊的球員逐漸換成比較優異的選手,雖然三年不算太久,但至少要願意等。
▲新球隊加盟實力與人氣較差是正常現象
講來講去,其實球員不是問題、資金也不是問題,新企業想要加盟CPBL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有心。新球隊加入通常都要經過很長久的經營才會有成果,不可能求速成,想要賺大錢的企業是絕對不適合加入的。新球隊一開始戰績跟票房通常都會很糟,要經過比較長的磨合期跟數次選秀才能把戰績拉起來,人氣的話則是要更長遠的時間。如果新球隊加盟,球團老闆還想立刻見效,甚至期盼立刻看到好戰績跟好票房,恐怕只會失望而已。
投入職棒經營需要很高度的耐心跟忍耐力,才會有熬出頭,看到成果的一天。不管是塑造球星、主場經營、球迷成長,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,甚至初期燒掉個幾億沒辦法回收,都是很正常的。不知道新加盟的老闆有沒有這種決心?畢竟在商言商,如果台灣企業覺得經營職棒沒好處,不想進來燒錢,那也不勉強企業跳進來。
新企業加盟,首先要有忍耐初期大虧、人氣低落、戰績低迷的心理準備,再來要考慮到球隊對企業形象是不是真的有幫助,最後還要看是不是有永續經營的打算。如果沒有,玩個幾年就收起來,那還不如不要。至於聯盟肯不肯,其他球團肯不肯,這些都先不要討論,如果沒有心要長遠經營,不管聯盟肯不肯准,其實都沒有意義。如果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,到時候球團喊解散,就算球迷上街頭,企業也絕對不會把球隊還給你喔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