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雖然棒球專欄好像一向沒人要看,但是我還是要寫……。
  中繼投手就是夾在先發投手跟救援投手(終結者)之間的投手,在分工細緻的職業棒球中,並不是每個先發投手都有體力撐到終結者登場,也不是每個先發投手都可以一路投的很好。因此在終結者上來之前,通常都會由中繼投手出面來阻止失分,以確保勝利。原則上中繼投手的任務對於領先隊來講,就是保持領先優勢到後援投手上來;對於落後隊伍來講,就是力保不失分然後等待隊友進攻扳回劣勢。
  中繼投手的條件,並不像終結者所需的條件那麼嚴苛,中繼投手的任務很簡單,就是「踩煞車」。只要不失分或少失分,能讓終結者在安心的時機上來就好了,通常對於球速跟經驗的要求不會很高,一般就是對投手最簡單的要求,控球好、少失分。
  對於投手來講,先發跟後援都是很重要的角色,因此新人或是表現比較不突出的球員,一般來說會先擔任中繼的角色,因此也是很多投手再出發的舞台。這也通常是一個考驗投手的機會,中繼表現優秀,那就有機會擔任先發或後援等更重要的角色;如果表現差勁,那可能會改負責敗戰處理,或是直接請你坐板凳、降二軍。

  以往中繼投手是這種工作沒錯,不過因為近年來職棒分工精細,有時候比數太接近,實在很難讓亂七八糟的選手上去中繼。因此在某些隊伍中,甚至會由專人負責中繼,而且通常是中繼表現優秀的投手。這種選手相當辛苦,因為體力不夠好很難上場先發,但是隊伍中又已經有固定的終結者了,所以雖然表現不錯,但卻只能當長期的中繼投手,儘管他們看起來表現優秀。
  而且,先發投手有勝投,後援投手有救援成功,這些都有帳面上的成績,可以爭取獎項,也可以成為爭取加薪的依據。中繼投手卻什麼都沒有,相當可憐。因此,美國職棒首創了中繼成功(或稱中繼點)的規定,跟救援成功一樣,只要是在一場比賽中中繼投球表現良好,那就可以獲得一次中繼成功。每年中繼成功最多的投手,也都可以在季末獲得表揚,中繼投手不再只是作苦工卻沒有任何回報。
  於是後來日本職棒也隨之跟進,台灣也在去年設立了中繼成功的規定,因此中繼投手可以說是出頭天了。去年台灣職棒,中繼成功次數最多的是統一獅的曾翊誠選手,不但防禦率(失分率)低,而且也常常能在比賽中段解決球隊的危機,也是固定負責中繼任務的優秀選手。因此中繼投手獎正是為了此種選手而設定,曾選手獲得此種獎項也可說是實至名歸。

  至於今年中繼點的規則做了修改,個人改天再行討論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