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上次已經詳盡介紹過台灣職棒的選秀制度(簡單來講就是讓大家輪流選的補進新人制度)了,雖然台灣的職棒選秀制度比較特別,但是發生的困擾則是世界共有的。那就是,到底該怎麼選才好?

 如果你這個球隊缺內野手,但是現在正有一個超強投手跟普通級內野手同時給你選,你要選誰?
 如果你投手缺一大堆,但是有很多強棒可以選,你該選誰?
 如果你沒有特別缺什麼,那你會先選投手還是野手?
 如果你投打都各缺一個,選秀會也有得選,但是只能選一次,那你要優先選什麼?
 如果兩個投手給你選,一個是受傷中的S級投手,不知道何時傷癒,但是復出會很強;另一個是A級投手,沒有受傷,不如S級投手的超人氣,但是馬上就可以上場,你又要選誰?

  況且球隊的需求經常在變化,例如說本來不缺野手的隊伍,放掉了一個強打外野手跑去選了一個投手,突然球季中隊上的外野手受傷了,結果外野手不夠用。或是本來不缺投手的隊伍,因為投手突然陷入低潮,結果臨時要找投手當然找不到。也許可能就會被講說,當初應該怎麼選才對。
  當然,這聽起來是結果論的問題,因為天曉得會發生這些意外。的確,我也認為這是結果論,當初缺什麼選什麼,或是覺得什麼比較好,那當然就會那樣子選,事後後悔根本沒有意義。

  偶而,也會發生這種狀況,在高中或大學棒球時代打的非常好,名氣響叮噹的人物,結果花大筆錢簽約進來,發現在職棒表現的不如預期,甚至表現的很差。這種例子太多了,光以國內來講,黃信福、曾揚岳、莊培全、田家安、沈柏蒼,都是業餘一把罩,職業慘兮兮的例子。或者是選了很強的明星球員,等該球員進來之後才知道他有嚴重舊傷,根本無法上場,等到傷好了之後威力大減。
  反而是有些在業餘表現不算突出,卻在職棒闖出名堂,表現出色的,例如吳偲佑、曾恆彰、朱尉銘、王國進等人。這些球員在選秀會排序都是很後面的,或是本來球隊就不看好的,卻在正式比賽大顯身手。甚至是當初被球隊選中最後放棄的球員,轉往別隊之後有不錯的表現的。
  這時候往往又會有所謂結果論,說當初何必選這個有名氣沒實力的,怎麼當初不選誰誰誰之類的話。其實這個也真的都是結果論,我認為因為這樣而去批評選秀的教練或是球團,其實是不公平的。

  不過當然也有那種爭議真的很大的,例如余賢明事件。余賢明是一個相當有名實力也不錯的外野手,入選過八次國家隊。在選秀會的時候輪到兄弟象隊選擇,雖然可以選余賢明,卻認為自己更缺投手,因此選了一個沒啥名氣的投手廖于誠。廖于誠在甲組聯賽的表現並不算好,而且也沒有國手資歷。
  選完之後就有非常多的球迷抗議,認為這種沒有用的投手選進來也無法上場,根本無法解決兄弟的缺投手問題,還不如選擇有名氣有球季的余賢明。結果是,廖于誠表現果然不怎麼樣,上場投了幾次球就去坐板凳,後來就完全沒上場。反倒是順序在後的興農牛隊,在選了余賢明之後利用他招攬了不少人氣,他也果然有不錯的表現,多次立功,甚至在總冠軍賽連續兩場都擊出關鍵安打,幫助興農封王。
  當然,也有人認為這是結果論,不過個人覺得這倒是不太一樣。畢竟萬一發生名不符實的問題,的確真的就只能自認倒楣,或是大嘆可惜。然而這是事前就可看出差異的,球迷也在選完之後第一時間就抗議,而不是等到整年結束之後才罵。畢竟就期待可能性來說,余賢明的期待可能性比廖于誠高多了,所以這根本是預料之中,而不是出乎意料之外,也難怪有球迷從年初罵到年尾了。

  雖說如此,選秀對於球隊來說,真的是又愛又恨。因為補進來的新人,將對於球隊整體產生相當的實力影響,如果稍有差錯,可能就會讓你那一年打的很糟了!但是偏偏有時候常常發生意外,導致選秀之後的效果不如預期,這個時候也只能大嘆倒楣了。
  總而言之,選秀非常的困難,這不光只是在台灣會發生,在日韓等地也是一樣。常常會發生各種意外狀況,讓原本的選秀在結果論上變成錯誤的。但是偏偏我們本來就無法預期未來,只能就現有狀況判斷,因此也就沒有什麼特別好的選法,只能說,不要違背常理選球員,其實應該就是成功的選秀了。

(當然如果因為拿到冠軍,所以輪流的時候最後選,因此都選到爛球員。這是拿冠軍的必然後果,怪不了誰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