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【4月19日荊楚網‧楚天都市報,記者蘇爭報導】寶島圍棋雖然人才輩出,但多是牆內開花牆外香,其最好的棋手除了周俊勳一品(九段)外,全都是在日本成名。真正島內圍棋概況,外界並不太瞭解。昨天在珞珈山上,本報記者通過與中國臺北圍棋訪問團幾位人士的交談,才有了關於寶島圍棋的初印象。
●留日棋手大師輩出
  1965年,吳清源的23歲弟子林海峰成為日本圍棋“名人”,此後40年間,王立誠、王銘琬、張栩等中國臺北留日棋手相繼成為日本棋壇大師級的高手,再加上楊嘉源等十多名職業高手,寶島棋手隱約成為一大“門派”。
  這些高手在日本為華人爭光的同時,也關注著家鄉的圍棋發展。圍棋訪問團的官員林先生說,三年前,臺灣省棋院成立,正是在林海峰的提議和推動下落實的。
  林先生介紹,棋院成立後,僅有的十幾名職業棋手(有稱三十多名)可以從棋院拿到不菲的“零用金”,生活得到保障,同時也有了固定的研究場所,這對水平提高大有好處。職業棋手的定段也已經走上正軌,目前每年有三人可以成為職業棋手。
●圍棋少年過百萬
  寶島人口不過2300萬,但學棋的青少年竟然超過百萬,林姓官員給出的數字是“超過總人口的6%”。來自高雄的56歲藥劑師吳華岳是圍棋教師,他表示,兩岸家長都一樣,把孩子當家庭的中心,久而久之,小孩子慢慢變得以自我為中心,後來大家發現圍棋既可以開發智力,又可以改造小孩子太過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,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小孩送到圍棋班學習。
  “高雄市150萬人口,像我這樣的圍棋教師有50多人,但學棋的小孩子超過5萬人,教師根本不夠用。”吳華嶽說。
  《民生報》記者林英吉吉說,臺北市的長青棋院(相當於圍棋培訓中心)一家就有學生上千人,“分店”開了三四家。年收入過億新臺幣(一元人民幣相當於四元新臺幣)。
  中國臺北圍棋協會秘書長秦世敏介紹,近年來的調查顯示,圍棋教育在寶島的所有朝陽產業中排名第九,仍大有發展潛力。

》原始新聞連結按此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本篇新聞引用自對岸某湖南媒體,特別保留原味,姑且不論他們一直把台灣改成中國台北,台灣棋院變成台灣省棋院,中華民國圍棋協會變中國台北圍棋協會……。雖然王立誠是南投人,王銘琬是台南人,台灣棋院2000年就成立了所以應該是六年,台灣棋院職業棋士沒有零用金,每年入段(升為職業棋士)是四個人。另外,台灣棋院是翁明顯出資二億新台幣,由陳國興秘書長申請策劃成立,林海峰不過是榮譽顧問而已。
  總之,撇開這些矮化的稱謂跟錯誤的用語,我們來看一下這則新聞的內容。學棋的青年超過百萬?高雄學棋的小孩超過五萬人?見鬼了?我認識的人裡面,只有兩個人以前學過圍棋,其餘的連知道規則就要偷笑了。台灣如果有這麼多人玩圍棋,那麼電視快棋賽就不會沒人要轉播了。台灣就連要三十萬圍棋人口都很難了,若是要論上百萬,那可實在是太離譜了。
  台灣的18歲以下青少年人口大約是三百五十萬,若有百萬青年學棋,不就三個年輕人有一個人在學圍棋?三個年輕人有一個在玩線上遊戲還差不多……。高雄的青少年人口約在二十二萬左右,學棋的小孩超過五萬人,那麼就是四個高雄小孩有一個學過圍棋。依照上述的比例,那麼學校圍棋社、圍棋產業、圍棋中心早就到處都是了,甚至電視台也不要拍什麼賽車、直排輪,改拍圍棋偶像劇算了。這篇報導的數據可以說是離譜的過頭,台灣圍棋根本是一個極小人口的產業,但這不是記者不懂台灣的錯,而是跟他接洽的人吹噓的太過頭了。

  口說無憑,我們看一下棋友給的數據。台灣地區的青少年,曾經學習過或是接觸過圍棋的比例,男生大概是5%,女生大概不到3%。這個比例是指學習過圍棋規則,然後有實際去下的(並不是說什麼看漫畫學圍棋,然後其實連個圍棋子也沒碰過那種),而且還是因為受到前幾年《棋魂》漫畫風潮的帶動,才有這麼高的比例的。
  至於長青棋院的千人學員,據棋友指出,這應該是全國長青分店的總計才對,不是總店就一千人。某教授的小孩之前去名人棋院的新店分店學棋,根據圍棋中心的人表示,大概他們的學員也是二三十人而已。雖然說圍棋的現況並不能說很悲觀,不過這篇報導未免也樂觀過頭了點,看到這種誇張的報導,反觀身邊沒幾個人懂圍棋,社會對圍棋普遍沒有認知,就覺得讓人嘆氣。

  我們其實連個圍棋電視轉播都快沒得看了。真夠可憐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